国产清纯在线一区二区,九九精品专区人妻,一本无码av中文出轨人,99热这里只有免费精品

上市券商2023年年度分紅已兌現超220億元 今年證券板塊中期分紅值得期待

2024-07-29 06:50 來源:證券日報
查看余下全文
(責任編輯:田云緋)
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

上市券商2023年年度分紅已兌現超220億元 今年證券板塊中期分紅值得期待

2024年07月29日 06:50    來源: 證券日報    

  記者 周尚伃

  實習生 于之茉

  上市券商正密集實施2023年年度分紅。Wind資訊數據顯示,截至7月28日,已有26家上市券商順利實施了2023年年度分紅,合計金額達221.91億元,還有15家上市券商的分紅計劃將陸續實施,合計待分金額192.31億元。

  同時,在政策引領下,上市券商積極將優化分紅機制強化投資者回報落到實處。已有超30家上市券商擬推2024年年度中期分紅計劃,旨在通過加大分紅力度,向市場傳遞公司長期投資價值與對股東回報的決心。

  2023年年度“紅包”

  陸續兌現

  作為上市公司回饋股東的重要方式,現金分紅備受投資者關注。2023年,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,上市券商整體業績穩中有進,43家券商共實現營業收入4970.88億元,同比增長1.35%;實現凈利潤1285.89億元,同比增長1.05%。券商在致力于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同時,也高度重視股東的合理投資回報,除天風證券、太平洋證券外,有41家券商發布了2023年年度分紅方案。

  近期,券商2023年年度分紅進入密集期。在前述已實施分紅的26家券商中,國泰君安、國信證券、中國銀河、招商證券等龍頭券商表現尤為亮眼,分紅金額均超過20億元大關,分別為35.61億元、25.95億元、24.06億元和21.92億元。此外,廣發證券、光大證券和東方證券分別以17.71億元、12.92億元和12.69億元的分紅總額緊隨其后。而在前述待分紅的15家券商中,中信證券以高達70.4億元的擬分紅金額“一馬當先”,華泰證券則以38.83億元緊隨其后,展現了行業“領頭羊”的擔當與實力。

  在證券行業中具備高分紅特征的公司,一般都具有市值排名靠前、凈資產收益率水平高、盈利能力強等特點。在上述41家上市券商中,每股分紅數額差異較大。26家已實施分紅的上市券商中,國泰君安的每股派息金額最高,為0.4元(稅前,下同),廣發證券、光大證券、國信證券、招商證券、中國銀河也均超0.2元/股;而最低的公司每股派息金額僅為0.004元。15家等待實施分紅的上市券商中,行業一哥中信證券最為“大方”,每股派息金額為0.475元,華泰證券每股派息為0.43元。

 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對《證券日報》記者表示:“上市券商通過持續、穩定的現金分紅,鼓勵投資者進行長期投資。這種分紅政策有助于培養投資者的長期投資理念,減少市場的短期波動,促進市場的長期穩定發展。同時,這也為投資者提供了穩定的回報,增加了他們的投資獲得感。”

  超30家券商

  擬中期分紅

  新“國九條”明確,要增強分紅穩定性、持續性和可預期性,推動一年多次分紅、預分紅、春節前分紅。證監會也不斷出臺多項政策,鼓勵、推動上市公司分紅的力度,積極回報投資者。

  為積極響應新“國九條”以及證監會相關政策指引,各大上市券商紛紛行動。2024年,上市券商擬中期分紅的陣容持續擴大,截至7月28日,已有超30家券商明確或有條件地提出了分紅計劃,傳遞出公司長期投資價值和對股東回報的堅定承諾。而2023年,僅1家上市券商實施了中期分紅;2022年,僅2家上市券商實施中期分紅;2021年也僅有4家上市券商實施中期分紅。

  同時,在上市券商陸續發布的2024年“提質增效重回報”“質量回報雙提升”相關行動方案中,均在優化分紅政策、提升投資者回報方案等方面回應了投資者關切,表示將以科學有效的分紅政策和市值管理舉措,積極回饋股東,增進長期持有信心。

  其中,中信證券正在積極做好2024年年度中期利潤分配相關安排,履行相關公司治理程序。自在A股上市以來,中信證券已實施累計分紅739億元,近三年來,其現金分紅比例始終保持在30%以上。華泰證券則積極“共享公司發展成果”,其自A股上市以來,已實施13次現金分紅,累計分紅329.84億元。中信建投自2016年H股上市以來累計向股東分紅158.6億元(含2023年度分紅金額),自2018年A股上市以來其現金分紅比例始終保持在30%以上。

  在落實分紅的同時,不少券商也在積極制定股東回報計劃。比如,東吳證券在制定的《未來三年(2024-2026年)股東回報規劃》中表示,將進一步完善分紅決策和監督機制,統籌好業績增長與股東回報的動態平衡,增加現金分紅次數,提高分紅的穩定性、及時性和可預期性,增強投資者獲得感。

(責任編輯:田云緋)


    中國經濟網聲明:股市資訊來源于合作媒體及機構,屬作者個人觀點,僅供投資者參考,并不構成投資建議。投資者據此操作,風險自擔。